本所提供多元的徒手治療方式,除了基本徒手治療技術,還從不同的治療體系介入,調整肌肉、骨頭、神經和筋膜,平衡身體的張力,幫助個案擺脫身體不適感,找回健康,可能在一般民眾間的知名度不高,卻是內行人就知道的範疇哦!
◆ 結構治療
結構治療藉著輕柔搖晃手法,將錯位的肌肉、筋膜和骨頭還原到身體結構該有的位置,重整回歸身體系統的平衡,過程輕柔少疼痛感。結構治療看待身體為一個整體,透過望診和觸診評估。望診,是對於整體外觀體態的表現,有個綜觀全局的掌握;觸診,是在掌握大體變化後,對於小系統或是細部變化的探索,這種探索主要是在判斷遠近之間的張力連貫與因果關係。人體運作的方式是系統性的,力量若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不連貫,身體的組織則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比如說筋膜肌肉的緊繃,骨刺的增生等。而結構治療的目的在於讓同一個系統之間的落差降低,減少多餘的能量耗損。
◆ 根源點療法Ridgway Method (RM)
根源點療法是澳洲物理治療師Michael Ridgway發展出的一套系統,改善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問題,具有強烈的醫學證據 (Evidence-Based Practice)。人體是一個系統,不同部位間會互相影響,當身體一處出現問題時,其他部位會開始代償,以補足傷處的功能,當代償部位過勞便產生疼痛,因此疼痛部位不一定是問題的根源。根源點療法評估時以神經生理學為基礎,不預設立場,先全面納入所有可能性,盡可能找出影響疼痛的原因(contributing factor) ;再整合問診資訊,調整處理的優先順序,在臨床上效果顯著。
◆ 內臟筋膜鬆動術 (Visceral manipulation)
內臟器官周圍由結締組織包覆,這些組織除了保護器官之外,也會幫助器官維持在身體的固定位置。身體在動作、旋轉時,健康的結締組織允許臟器在體內滑順地活動。同時內臟要有足夠的彈性,吃東西時,胃需足夠膨脹以容納食物,經過良好地蠕動消化,允許營養進入身體;食物進入腸道後,胃此時要順利地縮小,回到原本的位置,讓位給其他內臟。但當結締組織發炎或是糾結緊縮時,內臟器官的滑動和膨縮會被阻礙,影響內臟功能和人體動作,甚至造成疼痛。執行內臟筋膜鬆動術時,治療師透過輕柔的手法解開這些緊繃和限制,幫助內臟器官恢復良好狀態,改善不適,提升動作品質。
◆ 顱薦椎治療(Craniolsacral therapy)
顱薦椎療法是一種非常輕柔的徒手治療方式,治療師會透過輕碰的方式檢測在中樞神經中的液體流動的節律和動作。治療過程中,會幫助中樞神經、筋膜、器官釋放張力,進而能達到緩解疼痛、促進免疫系統的效果。此外,顱薦椎療法也能夠協助身體重啟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和自我修復( self-healing)的能力,幫助個案找回身心健康平衡的狀態。
人體受到結構、肌肉、情緒影響,有時候腰痛問題可能根本原因不是來自腰部,因此物理治療師會為您做出精準,找到問題的根源及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延伸閱讀:自費物理治療在做什麼?仔細的評估>
適當的徒手治療能夠幫助身體找回平衡,加上運動治療能夠將這樣的效果維持的更長久,幫助您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回輕鬆自在的感覺。<延伸閱讀:自費物理治療在做什麼?精細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