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知識堂
「站立格鬥」,又稱「立技格鬥」,顧名思義泛指大多數採取立姿的狀態進行擊打、投摔、關節技等徒手格鬥技。因此立技格鬥可看作是結合了「拳擊」、「泰拳」、「散打搏擊」、「自由搏擊」及「法式踢腿術」等各種項目的優勢與特色,集大成於一身,靈活運用各種武術的優勢。
站立格鬥不設限的打法,更能靈活運用各種武術的優勢。像是拳擊出手快速,可利用速度達到優勢;泰拳則是破壞力力強大,每一擊都可以造成極大傷害;散打接腿摔以柔克剛等。不設限的站立格鬥讓選手的攻擊可以更全面及靈活,打法不會被項目給限制住,技術更實用,同時也更能落實於生活防身上。
站立格鬥適合男女老少,強身健體首選。
本館教練們實況影片
拳擊主要是指西洋拳擊,具有悠久的歷史著重於腳步的靈活與移動,使用雙手擊打為主,不使用踢擊與摔技,而著重於腳步的靈活與移動。
據說在古代的奧運中,拳擊就已被列為運動比賽項目了。1880年代拳擊於英國風行,也是在那時候拳擊蔚為風潮的流傳到世界各地。因為簡單好上手的關係,拳擊傳播速度非常快,只要雙手能自由活動的民眾基本上就能加入拳擊這項運動。
拳擊主要是以出拳為主,因此針對上半身的雕塑特別有幫助,手臂肌肉線條、背部曲線與胸型都能有大大的助力。再加上拳擊著重腳步的靈活,因此輔助的腳步訓練與跳繩等訓練也能提升不少有氧運動量與下肢的靈活度。
站立格鬥不設限的打法,更能靈活運用各種武術的優勢。像是拳擊出手快速,可利用速度達到優勢;泰拳則是破壞力力強大,每一擊都可以造成極大傷害;散打接腿摔以柔克剛等。不設限的站立格鬥讓選手的攻擊可以更全面及靈活,打法不會被項目給限制住,技術更實用,同時也更能落實於生活防身上。
本館教練們實況影片
法式踢腿據說是馬國馬賽港口的水手們發展出來的,據說當時水手們聚集於港口邊街頭上,沒事伸展拳腳時發展而成的。法式踢腿術原文為「Savate」,「Savate」一詞本身即是法文「舊靴(又特別指稱水手們穿的靴子)」之意,顧名思義法式踢腿(Savate)意旨當時水手們穿著靴子展現腿法。另有一說則認為此武術是由18世紀法國人從泰國習得泰拳後,再回到法國榮和拳擊發展而成;也有人認為法式踢腿是來自於越南等等。
關於法式踢腿的由來眾說紛紜,但無論由來何者為真,我們都可以從中得知法式踢腿最著名也最特別的便是腿法。法式踢腿擅長以高踢搭配開掌的打擊技巧;但法國北方的法式踢腿則略有些不同,腿法大都著重低踢,搭配重靴。簡單來說就是拳擊加跆拳道最貼切,另有致命芭蕾的稱號。
法式踢腿術曾經於1924年在奧運會展示,1924年曾經是奧運項目,後來英式拳擊被正名,法式才退出奧運。然而法式現為IOC、IWGA及FISU認可的單項運動,將來有機會成為世大運、世運,甚至是奧運項目。
一起來看看1894年傳統的法式踢腿術
練習法式踢腿術的好處有什麼?
跟據FISav的系統,法踢有套獨一無二、非常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強身健體、加強手眼協調當然不在話下,而且法踢的攻擊講求精準及效率,非常適合女子防身;而強調協調的訓練,亦很適合兒童的訓練。
法式踢腿術的必殺技
法式踢腿術是擂台上的獨孤九劍,以無形勝有形,講求觀念、沒有固的的套路(法國的教練很討厭某國教練問他們有沒有套路)。跟著遠近遠、近遠近、上下上、下上下的概念去打,成為擂台上的令狐沖!
本館教練們實況影片
源自於泰國的古老技擊術,特點是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使用拳、腳、膝、肘進行攻擊,是一種非常注重實用性和殺傷力的武術。因使用了雙手、雙腳、雙肘與雙膝,共八個點,因此又被稱為八爪藝術。泰拳擂台技術主要包括拳法、肘法、膝法與腿法,與拳擊特別不同之處如肘擊與膝撞等技法。
泰拳另一項特別有趣之處在於,泰拳擁有獨特的「拜師拳舞」,不少人肯定都看過泰拳拳手在擂台開賽前會跳一小段華麗的舞蹈,伴隨著音樂舞蹈主要是為了祈求平安,同時也表示出對父母與師長的敬意,同時也透過拜師拳舞來進行熱身。不過現代泰拳比賽因時間等因素,大都將「拜師拳舞」簡化為對四個角落行禮,但在少數盛大的國際賽是或者泰國傳統賽事仍可以看到「拜師拳舞」。
泰拳是個實用性非常高的格鬥技法,也是鍛鍊馬甲線、手臂肌肉、雕塑線條的好選擇。
本館教練們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