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的處理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恢復的狀態和耗費時間,請謹記PEACE原則!
P = Protaction 適當保護
確保環境安全,保護患部,避免二次受傷,可以藉由護具和副木固定。
E = Elevation 抬高患部
使得患部高於心臟,利用重力幫助血液回流,促進血液循環,減緩腫脹。
A =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使用抗發炎處理
冰敷和消炎藥會抑制患部的發炎反應,不利於組織的修復癒合,因此若疼痛尚可忍受,則儘量避免吃消炎藥和冰敷。
是「避免」而非「絕對不要」:
◆ 冰敷:受傷的6小時內,可冰敷2-3次,每次約15分鐘,以止血、鎮痛,超過6小時後則不建議冰敷。
◆ 消炎藥:視受傷嚴重程度,若嚴重發炎或有合併感染時,還是可酌量使用消炎藥。
C = Compression 壓迫
用彈性繃帶或貼紮材料,針對受傷部位給予壓迫,可以加壓止血並減少腫脹。
<延伸閱讀:腳踝扭傷時,彈性繃帶怎麼纏?>
E = Education 衛教
向物理治療師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正確觀念,了解如何幫助恢復。
<延伸閱讀:運動傷害處理>
但是,受傷總是意外,在材料和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又能怎麼辦呢?以常見的腳踝扭傷為例。
情境一:小明在打排球時不慎扭到腳踝!但現場「沒有」任何輔助材料。
P:先離開可能造成小明再度受傷或使得他人受傷的位置,狀況嚴重則由他人抬離。在安全區後,不要脫掉鞋襪,直接藉由鞋襪提供保護固定。
E:在安全區躺下,將患部抬高至椅子、台階...等,使得腳踝高於心臟位置。
A:若疼痛尚可忍受,則不需冰敷或吃消炎藥;若疼痛難耐,則不需脫鞋襪直接冰敷整個腳踝或可酌量使用消炎藥。如果沒有冰敷的條件,先跳過此環節,待6小時內條件許可再進行2-3次的冰敷,每次約15分鐘。
C:藉由鞋襪就可提供壓迫,若脫掉鞋襪反而會使得腫脹加劇,後續也難以穿回,不利於保護患部。
E:主動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確認受傷程度,學習照護患部。
情境二:小明在打排球時不慎扭到腳踝!現場有「彈性繃帶」可以使用。
處置方式和情境一相似,底線部分相同,另加上彈性繃帶的運用,提供保護、壓迫和良好的冰敷條件。
P:在安全區將鞋襪小心脫除,以彈性繃帶纏繞固定。
A:若疼痛難耐,利用彈性繃帶於腳踝處固定冰敷袋或可酌量使用消炎藥。
C:自腳板開始,將彈性繃帶由遠端向近端纏繞,穩定提供患部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