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與<基隆榮服處>共同推廣轄區(退除役官兵特約商店)系列簡介:介紹在地特色,豐富內容,歡迎點閱網頁內容。 社團法人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 1140223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 並選出新團隊 李明聰當選第四屆理事長

關懷活動剪影

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 懷:1140626 宜蘭分會長陳柏元

分享到

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 

懷:1140626
宜蘭分會長陳柏元

#本探視文由孫輔君撰寫紀錄

王學海伯伯,民國元年生,浙江省遂昌縣人, 民國26年抗戰爆發,伯伯剛結婚不到一年,就被當地縣政府抽壯丁,被迫離開了家鄉,太太也因此改嫁,開放探親時回鄉兩次後便再也沒回去。

伯伯說他經歷了抗戰及內戰,戰爭是很殘酷的,許多同袍不幸身亡,餐風露宿,常挨餓吃不飽,戰爭的苦楚與失落,是他至今仍難以忘懷的痛,尤其是與親人生離死別,這種苦難是沒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很難去體會的。

由於伯伯年事已高,期間過往也無法詳盡,只知隨政府來台後,起初部隊先在鶯歌駐紮沒幾年,就被派駐來到宜蘭。伯伯說部隊剛到宜蘭共七十五班、一千五百多人,軍方分派他們去做戰場經營準備,伯伯則擔任下士班長職務,由於台中梨山是容易入侵宜蘭的缺口,三星地區的戰事防衛顯得格外重要;幾年後,戰事氣氛不再紧張,退輔會分配農地或農場給他們開墾,所以這一帶的土地大多都是當年與伯伯一起來的老榮民們所開墾出來。

等到退伍後許多同僚都往外地發展結婚生子,喜好大自然的王伯伯,則選擇定居於宜蘭,單身獨居,在安農溪旁的堤外搭起了小木屋,自給自足種菜煮飯,若遇大水風災,會暫時寄居在附近鄰居或朋友家裡,等到風災結束,才會在回到安農溪旁破損木屋整修,繼續住下。

在民國一0八年時,王伯伯經常覺得腰酸腹痛,接連在家摔倒三次,最嚴重一次跌倒造成小腿胫骨二十幾公分撕裂傷,送醫梭查發現罹患攝護腺癌末期,因年紀太大無法化療,醫師研判生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的生命,跌倒後身體變得很虛弱,在鄰居志工朋友們及連先生一家人幫忙,請了24小時外籍看護的協助下,延長了幾年的壽命,卻也面臨資源日益匱乏的現實。

伯伯能安養至今,除了鄰居與志工幫忙外,連先生一家人資助是最多的。

但幫忙也是有限度的,目前照護與生活開銷(尿布、藥品、食品與看護費)全由連先生付出,詳聊後,連先生也坦言,財力有限,恐無法再支持太久。

王伯伯來台後並無再婚,本身所住的房子,也是友人暫借住下,積蓄也已用罄,下士退役的他一個月也只有基本退俸約15000左右,因個性樸實,不願前往榮家,最後的心願,只盼能在熟悉的小屋裡、與自然相伴地,安然走過人生終點。

這也是鄰居們與連先生所期盼,讓曾經為國家付出一生的榮民伯伯,在生命最後階段的卑微願望,可以開心與健康的在此安度晚年。

後記:連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宜蘭人,父親是是日本時代的警察,後來日本戰敗,父親則被派到大洲當主管。

據連先生說72年前,退伍榮民安插在各地三星就有1700百多人,分成好幾十個班,當初沒電視收音機,大洲只有二台,來大洲墾荒晚上到派出所聽中央廣播電台新聞,也因此與連先生結了緣,當時連先生28歲,連先生現今也已古稀之年。

連先生說,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應當互相幫忙,王伯伯在台灣無親無故,為國家付出一輩子的光陰,能幫多少是多少,也感謝與感恩大家幫忙,114歲了還能活多久?也希望能完成伯伯的心願。

#感謝

呈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https://g.co/kgs/bRRnG5S

莊玉明羅美秀賢伉儷 捐助

孫輔君+義賣款=30000元

( 急難慰助金)

#本款項由宜蘭榮服處

專款專用照顧王伯伯
易歐滴學長來電告知原意,並請示宜蘭分會長陳柏元協助訪視,並將義賣款捐助王伯伯
非常感謝宜蘭陳分會長協助,完成退伍軍人社團合作使命。
同時感謝所有付出幕後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