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件與否 : 原件
作品名稱 : 觀自在
尺寸大小 : 56 × 11 × 15 cm
創作日期 : 1955
體裁/表現/範圍 : 雕塑
技術/技法
材質 : 銅
創作地點 : 台北
觀自在菩薩圓雕頭像的發表,是楊氏創作年表中最早見的作品,當時正年值青年少壯的二十九歲。
該尊菩薩取材於明清流傳的白衣大士造型,像容方面則蘊藏著更為久遠的古典作風,整體雖只表
現頸項以上的頭像部分,但由於作者有意凸顯該像的崇高性,故而拉長頸部的比例,並在下緣以
兩道高突造型象徵鎖骨,提供觀者自行想像胸身的空間。上部因以巾帛披覆髮髻而冠飾不外露,
僅於冠前宛似淨瓶下緣的圓珠體,冠下則微露梳理整然的髮飾;菩薩的臉部因循古代豐頰而飽滿
有神的典型,只不過他刻意做了巧妙的安排,即額頭的寬度略小於雙頰,不僅更加彰顯兩頰的厚
實度之外,也因此造就上窄下寬的視覺效果,同時配合高聳而細凸的髮型,以及下頸高寬且流暢
的自由造型,乍看之下有如聳立卻不落僵直的角錐體。其實該像最富精彩者即是菩薩的眼神,尤
其是整尊單純的角錐形體,讓觀者不得不將重點對焦於菩薩的眼神上,至於該像則是高眉長目、
眼瞼下垂、唇形平伸緊閉,類似這樣的像容與神情,往往是趨向於自省內斂、並富於自信無礙的
精神狀態。楊氏將該像定名為〈觀自在〉,莫非就是要透過菩薩的眼神,傳達觀世音菩薩「觀達
自在」、「理事無礙」的境界。(摘錄自陳奕愷著〈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人文、藝術與科
技—楊英風紀念文集》頁316,2001年12月,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