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維, 李家利, 陳文翔, 劉孟函 柴燒茶具創作聯展
展期: 2020.01.01-12
茶會: 2020.01.04 PM 2:30
新柴燒的迷人韻味
吳金維堅持手工拉坏、對於型體比例錙銖必較,件件作品都是精煉而成的;不僅洋溢黃金亮麗的溫潤色澤,且保留了柴燒渾厚的火痕質感,連續96小時不眠不休的烈火高溫中,由土胎浴火鳳凰釋出的天然金色,金黃閃耀的醉人光芒、特有的飽滿、渾厚、內斂、火與土的交織而成的美麗佳作,堪稱是傳統柴燒的革新,特別定義為「新柴燒」。
觀賞吳金維的作品,除了獨家的金、銀之外,紅色、橘色更是討喜;細膩的藍、紫、黝黑的漸層,公認是柴燒最難達到的境界;嚴格的溫度控制所生成的火痕變化,自然而優美讓人百看不厭;觀看器皿表面的肌理、天然生成的魚鱗紋、蜘蛛細紋、亮麗的閃光令人愛不忍釋;器皿胚體迎火面上,所聚積生成的落灰、結晶花,正是柴燒作品最為迷人的所在。
這次柴燒以茶器為出發點從簡單的杯子、公杯、茶壷、茶倉一系列的作品,想跟喜歡喝茶的人分享。在這次創作有別於不單只是金銀彩燒芸,而是嘗試了多種燒法,從土的改變,燒的技巧修正,以及時間上調整,多樣性的新意,期待您的參加與指正。
吳金維
1968年 生於台灣省宜蘭縣
1988年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
獲獎
1988年 第十五屆台北市美展入選
1988年 第四十四屆全省美展入選
1991年 第四屆陶藝雙年展入選
1991年 第十八屆台北市美展入選
1992年 第四屆北市美展入選
1994年 第十一屆高市美展入選
1994年 第四十九屆全省美展優選 / 自在與約束
1995年 第十四屆全國美展 / 觀天
1997年 第八屆宜蘭美展優選 / 優游
1998年 第九屆宜蘭美展優選 / 山雨欲來
1999年 第十屆宜蘭美展第二名 / 引渡
2005年 第94年度宜蘭美展首獎 / 種子_生命的延續
2010年 第二屆金壷獎入選
2012年 廣州茶博 / 銀羊獎
2013年 廣州茶博 / 金羊獎
2015年 廈門文博 / 金獎
簡歷
1990年 成立維陶館工作室
1991年 吳毓堂教授學釉
1993年 首次個展於宜蘭縣文化中心
1995年 當代陶壺聯展
1998年 吳金維個展於宜蘭文化中心
1999年 吳金維,張永能聯展於鶯歌田園陶坊
2001年 當代陶藝名家作品展
2006年 個展 / 戀陶煉陶 於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2011年 當代陶藝館 柴燒個展
2012年 當代柴燒個展
2013年 當代薪柴燒個展
2015年 德化亞洲藝術節邀展 授德化柴燒協會榮譽顧問
2016年 “Xin”柴燒”天知道”系列個展 武漢卓爾集團旗下卓爾書店
2016年 成都創新交易會展出
2016年 受邀以紫金橙的品牌進駐深圳藝展中心
2016年 兩岸藝術家特展”當代圖紀”聯合展出,台灣師範大學 / 德群藝廊
李家利
2017年 隨吳金維老師學習柴燒
2018年 苗栗陶台灣柴燒藝術節 佳作獎
2019年 宜蘭縣美術學會40週年曁藝術大學教授聯展
2019年 苗栗陶(柴燒組)第二名
劉孟函
1989年生
畢業於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陶瓷系
簡歷
2011年 隨吳金維老師習陶
2012年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謙卑展)
2013年 當代陶藝柴燒聯展
2014年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壺音展)
2014年 南投陶藝協會聯展
2014年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駐校藝術家)
2015年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第十二屆理事)
2015年 鶯歌陶瓷博物館(秋詩篇篇聯展)
2016年 鶯歌光點美學館陶藝聯展
2018年 隨陳炳廷老師習陶
2018年 苗栗柴燒藝術節-佳作獎
陳文翔
1985年生
2014年 隨吳金維老師習陶
2014年 就讀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陶瓷系
2017年 自蓋柴窯
2018年 隨陳炳廷老師習陶
2019年 台灣美術交流協會108年聯展
2019年 苗栗陶藝競賽-柴燒組優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