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缺乏GSH會引起嚴重的疾病,而適量的補充GSH能有效控制或改善病況。
GSH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以及自由基掃除劑,它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胺基酸的運送、蛋白質的合成、保護細胞膜、基因的調控、維持細胞內氧化壓力的平衡,強大的解毒能力,促進免疫機能,以及當做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時的輔助劑等等。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醫學院(Medical School of McGill University)的包納斯博士(Dr. G. Bounous),自1978年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困難的研究,就是要從食物中找出能補充GSH的物質。他從魚、肉、豆、蛋、奶各類的蛋白質中去尋找,最後從牛乳的乳漿中找到了,但他卻又花了18年的時間才把這個物質成功的濃縮脆取出來。究竟GSH是什麼? 為什麼要提升GSH會那麼的困難呢? 細胞的營養素-GSH,原文是Glutathione,中文譯為「榖胱甘肽」,是由三個氨基酸連結而成的小分子,基本上它存在於我們全身上下所有的細胞內,小從頭髮的生長,大至維持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運作,都需要靠GSH的幫助。多年來已累積三萬多篇的研究報告,陸續證實疾病與GSH的缺乏有關,免疫性的疾病如嬰幼兒的過敏性體質、紅斑性狼蒼、皮膚頑癬、老化性疾病如攝護腺腫大、退化性關節炎等等,而現今的生活環境充斥著種種的環境毒素、污染物、病毒、電磁波等等,造成GSH大量的流失,因此積極的補充GSH便成了保衛身體健康的當務之急。
在組成GSH的三個氨基酸中,半胱氨酸(cysteine)是促進GSH合成的關鍵,因為其它兩個氨基酸從食物中都已經得到足夠的來源,因此,半胱氨酸才是決定GSH合成的關鍵之所在。
在藥物方面,促進GSH合成的有NAC (N-Acetyl-Cysteine)、SAM (S-Adenosyl-methionine)、 OTC (Ornithine decarboxylase)、OTZ (oxothiazolidine carboxylate)、GSH monoesters、GSH diesters等等,效果雖然快速,但是有許多的限制,尤其是劑量的控制,若是過高,可能造成毒性或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以食品的方式,因為含有半胱氨酸的食品原來就少,所以選擇並不多,最早的發現是母乳中有豐富的GSH來源,但是無法商業化。目前知道最安全,也有明顯效果的,就是濃縮的乳漿蛋白,但是這些蛋白質的”活性保存”是有效與否的關鍵。(參考下表)
增加GSH的效果 | 注意事項 | |
化學合成的GSH | 沒有 | |
褪黑激素(melatonin) | 中等 | 屬於賀爾蒙類,避免長期使用。 |
奶痢植物(milk thistle plant) | 中等 | 過量可產生痙鸞,腹瀉。肝病患者禁用,安全性不明確。 |
硫辛酸(a-lipoic acid) | 中等 | 安全性佳,應避免過量,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200mg。 |
乳漿蛋白 | 佳 | 必須保持蛋白質的活性,才有促進GSH的效果,安全性佳。 |
乳漿中有一群蛋白質,與母乳中的蛋白質是一樣的,都含有豐富的半胱氨酸,可以被身體利用,促進GSH的合成。 但是,這些蛋白質非常的敏感,稍高的溫度、壓力或攪拌,就會破壞蛋白質的效果,所以,若能在脆取、濃縮、消毒的過程中維持這些蛋白質不被破壞,就能幫助提升GSH。目前確實已經有國家有了這樣的技術,並且製造出來的乳漿蛋白經過臨床試驗,也證實可以非常有效率地提升細胞內GSH的濃度、促進身體健康改善疾病.
由於GSH在細胞內扮演著多重的角色,所以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以往一直找不到積極提升GSH濃度的食品,所以並沒有被大眾化。現在有了科技的新突破,以天然食品的方式讓GSH在人體內得到補充,相信這個一直帶著神秘面紗的小分子,將會成為健康追隨者的新寵。
許多患有與免疫機能相關疾病的人,經實驗發現他們體內的GSH比正常健康人低,許多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也有一樣的缺乏GSH的情形。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紅斑性狼蒼(ALS)、愛滋海默症(Alzheimers)、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男性不孕症(male infertility)、懷孕期間引起的併發症(pregnancy complications)、白內障(cataracts)、藥物造成之傷害(damage from many pharmaceutical drugs),癌症(cancer)以及提高愛滋病患者的生存率(patients with AIDS).
經過證實,適當補充GSH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過早的老化現象、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