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歷史緣起

四百萬年前,觀音山、林口臺地同屬大屯山系,只是古新店溪和大漢溪出海口海濱一片平坦的沖積平原而已,由於60、50、20萬年前三次的火山爆發及6萬年前的造山運動而發生大台北盆地陷落,林口台地升高,大漢溪、基隆河因而改道匯集古新店溪成為淡水河,慢慢形成現在的面貌。

觀音山古稱八里坌山、興直山、橫直山、淡水山,據正式文獻記載最早稱觀音山始見於清咸豐年間,但後於一只乾隆元年(1736年)長開立開墾獻山埔地契中,便已提及【觀音山】,至於名稱由來有下列幾種說法:

(1)像觀音的山 山形像獅子的獅頭山,山形像觀音的就稱觀音山,但到底從哪裡看?有人說從淡水、士林北投、台北、新莊板橋,各種角度,最遠的說從大溪看也很像?有人說是側躺?有人說是朝天?若是朝天?朝南?朝北?也都有人說,這應該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吧!千變萬化!只能說佛在汝心中,怎麼看都像!


看出來了嗎?有沒有看到眼睫毛?陽明山遠眺

      

                                         陽明山遠眺                                                                                       北投農禪寺遠眺

      

                                            新淡水球場                                                                                        關渡虹橋


文化大學遠眺-攝影-吳嘉龍

(2)拜觀音的山 凌雲寺1736年恭奉觀世音佛祖,西雲寺1752年恭奉觀世音菩薩,凌雲禪寺1911年恭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都是恭奉觀音,若都是拜關公,不知是否會變稱關公山?

   

(3) 管陰的山 觀音山自從大陸移民台灣開始就慢慢成為濫葬崗,一樣是台北近郊的名山,命運大不同,就風水地理來說,人住的稱陽宅,祖先住的稱陰宅,所以戲稱陽明山都是有錢人住的陽宅所以稱是【陽明山】,祖先住的陰宅稱管陰的山【管陰山】
 

(4)留影的山 清代以來觀音山【坌嶺吐霧】是淡北八景之一,尤其是2-3月季節更迭之際,冷熱空氣造成濃霧,古代凱達格蘭原住民稱霧很濃,人走過會留下影子,所以稱這座山是【留影山】原住民語稱【管應】翻成台語成【觀音山】

(5)觀看老鷹的山 猛禽俗稱老鷹每到冬季由北方南飛避冬,春季北返繁殖,觀音山是台灣最後一站,91年開始由台灣猛禽研究會駐點調查猛禽有三十幾種,其中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是留鳥,常見的候鳥有赤腹鷹、灰面鵟鷹等,之後觀光局結合台北市野鳥協會及本會於4-5月辦理【觀音觀鷹活動】隨後賞鷹人士便稱這座山是觀看老鷹的山,也就是【觀音山】了

大冠鷲-攝影-吳秀琴

  

攝影-吳秀琴

凌雲寺-西雲寺-凌雲禪寺(開山院、楞嚴閣)-台北西國三十三觀音巡禮,凌雲寺由謝見賢創立開始,隨著寺廟建築的毀壞及山區交通的不便,1752年省源和尚創立了西雲寺後,便寄祀多年,直至1815年(嘉慶二十年)楊梅才募資重建凌雲寺,隔年1816年迎回重新安座,1880年楊澤整修寺廟,清末年間因盜匪佔據,劉銘傳派兵焚毀,1909年寶海法師邀劉金波等四大柱護持出資,於毀壞凌雲寺後300步建新廟,1911年寶海法師健康問題邀本圓法師任第二任住持,隨後禁止娶妻、葷食、飲酒等,並將寺廟建築改變,徹底佛寺化,1920年加入臨濟宗妙心寺派,並正式更名為【觀音山凌雲禪寺】,1927年林知義募資重建凌雲寺,2006年整修左右護龍及主殿。

 凌雲寺由謝見賢創立於1736年是五股歷史最悠久的寺廟

西雲寺由寶海法師創立於1752年,是五股唯一的三級古蹟,稱外岩,凌雲寺稱內岩

​​​​​​凌雲禪寺創立於1909年,原是凌雲寺的新廟,1920年加入臨濟宗妙心寺派改稱凌雲禪寺

 

 

乙未觀音山出火號-陳維英-坌嶺吐霧-觀音山亞洲形上揹水隊-歌手林助家-關於台64線-阿啟仔

乙未年觀音山抗日活動,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從鹽寮登陸後,辜顯榮被商人推派去開城門,讓日軍順利接收了台北,(義勇軍推唐景崧成立台灣民主國-首任大總統、廣勇軍,劉永福是大將軍-黑旗軍,第二任大總統,丘逢甲是副總統,湯紹興是全台義軍大統領,簡大獅是北部義軍統領,中部是柯鐵虎,南部是林少貓),但從三峽、桃園、新竹、苗栗遭到作戰主力客族群激烈的抵抗,但經6個月的戰爭,唐景崧、劉永福逃離台灣,義勇軍群龍無首投降,11/18樺山資紀宣告台灣平定,後有原住民的零星抗爭,1895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896年元旦,北部義軍統領簡大獅,號召義勇軍於觀音山的牛港稜山及陽明山出火為信號,攻打總督府,但卻因義軍火藥庫爆炸而功敗垂成,隨後觀音山區遭到日軍圍剿,義軍躲避至殺人坑(北橫步道),或設靈堂裝死,但後都被殺害於殺人坑,血流成河。現於牛港稜山設碑牌紀念先賢保家衛國的英勇。

【觀音山】

標高616公尺,原屬大屯山系的一脈,6萬年前的地殼變動,讓觀音山跟陽明山分家,從此一邊蓋漂亮的別墅(陽宅,陽明山)一邊蓋祖先的墳墓(陰宅,觀音山)整座山變臭頭山,再加上林口保護區的關係(完全不懂?),鐵皮屋工廠、違建、濫墾、垃圾、野狗...等,這是70年代大家對觀音山不好的印象,但從另一面來看,51年憲兵部隊開闢了硬漢嶺步道,建了硬漢牌樓及立了硬漢碑,絕佳的視野,360度的景觀,漂亮的3D夜景,觀音山成為大台北熱門的登山景點。

 

【坌嶺微茫八里間 連朝吐霧罩鴨鬟 此中定有深藏貌 未許分明見一斑】

由清舉人陳維英筆下所描述的觀音山,連朝吐霧罩住半個頭,充滿著神秘感,自古以來便是許多文人雅士筆下絕佳的抒發題材,隔著淡水河看,在陳澄波的畫筆下,更成為一幅動人的山水巨作,流傳至今。(這時的觀音山只能遠觀)。

陽明山遠眺   張嘉龍 攝

【觀音山亞洲形上揹水隊】

30年前蘇進雄15歲,還是個國中生來爬觀音山,山友的一杯水,讓蘇進雄許下心願,揹水上山奉茶,一揹就是三十年,蘇隊長在開小吃店,禮拜六做完生意,車子開到觀音山睡在車上,禮拜天早上7點直接揹水上山,水桶有分五、十、二十公升,一班人爬山都已經氣喘吁吁,但蘇隊長最多可以揹二十公升兩桶,外加左右兩手提,共八十公升,這樣的善行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常見,觀音山目前有兩處的奉茶棧,成員已擴展到近百位,奉茶點包括大屯山七星山等超過十處。

     

     

【關於台64線-阿啟仔-觀音山人文歌手 林助家】

林助家出生於彰化淳樸農村-秀水鄉,退伍後與家人定居台北,做過餐飲、郵差等工作,最後還是選擇了最愛的音樂之路。因緣巧合,在觀音山駐唱已達10餘年,是一個能唱、能寫、能彈極具個人特色的全方位創作型才子。受觀音山靈秀山水與自然人文感動,2016年正式發行 - 【觀音山人文歌謠】,並透過舞台將觀音山美善以愛傳聲、無遠弗屆的傳頌出去,歌曲中的字字句句不僅是阿家的個人代表作,其中一首以觀音山螢火蟲為背景的【火金姑,慢慢仔飛!!】更入選為2018總統府音樂會曲目,日前在員林演藝廳由國家管弦樂團伴奏演出,阿家於2020年正式成滾石唱片簽約歌手,創作的第二張觀音山人文歌謠專輯於2020年12月發行,其中最具人文的一首歌【阿啟仔-林啟光是以一位外地人,從板橋到觀音山駐唱多年,深深感受交通建設對地方發展的深遠影響,【阿啟仔-林啟光不畏困難與責難,頂住壓力,聯署陳情台64線由凌雲路通過觀音山隧道到八里,並設置觀音山交流道,2009/09/19全線通車,造福鄉里,但遺憾的是,還等不及通車他就因病過世,所以僅能以這首創作歌曲來表達對他的敬意,並希望讓後人在享受便利時能感念這一位地方的勇者,這張專輯2021年將報金曲獎參賽,也期盼能以觀音山為名登上金曲獎的殿堂,將在地的古往今來,溫暖深刻化作文字,用心地~唱給大家聽,也是對【阿啟仔-林啟光最好的回報!

竹筍產業-石雕產業-茶葉-橘子
觀音山區的產業發展,民國初期,還是以茶業為大宗,種植地以民義路、五龍村及硬漢嶺步道,至今還多少可以看到些許的茶樹,桶柑則凌雲禪寺旁的尖山步道、北橫古道等地勢較為陡峭的山坡地為主,到了50-60年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工資上漲,紅茶、桶柑收益不好,農政單位輔導轉種綠竹筍,富含微量礦物質的火山地質、古新店溪出海口的砂質壤土、丘陵地形的適量水分涵養、勤奮的農民種出纖維細緻的綠竹筍,不論是竹筍雞湯或沙拉竹筍是夏季最受歡迎的蔬菜,來到觀音山就是爬硬漢嶺健身賞景、拜觀音祈福、吃竹筍大餐

 

**報名參加食農採筍教育體驗親子採筍一日遊』『硬漢嶺夜光遊程』的好友請留下聯絡方式,或加賴,將由專人聯繫安排喔~

1、 聯絡人姓名:

2、請加Line ID: 0961135280 阿家團長

3、電話:

4、參加日期(梯次)

2025年『親子採一日遊』梯次:

6/7、6/8、6/14、6/15、6/21、6/22

8/9、8/10、8/16、8/17、8/23、8/24

 

2025年『硬漢嶺夜光遊程』梯次:

5/23、6/20、6/27、7/4、8/31、9/14

5、 參加大學生(幾大幾小幾幼):

6.素食餐飲者:(硬漢嶺夜光遊程為素食餐飲點)

7.轉帳收費:(私訊帳號)

 

*『親子採筍一日遊』收費標準

大人1000 小學800 幼兒園500

*『硬漢嶺夜光遊程』收費標準 (此行程需爬山為安全考量請評估個人身體健康狀況再報名參加)

大人1000 小學800 幼兒園 (夜間下山較不適合帶上山)

 

                     #親子採筍一日遊精彩照片

    竹筍大餐

   

     


 

                    #硬漢嶺夜光遊程精彩照片

   

   

       

執行單位: 新北市五股區農業旅遊發展協會   



;